一文看懂医用防护服

发表于 2021-01-27

 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,是疫情爆发的一年,也是最为让人感动的一年,在这一年有无数的英雄们让我们看到的大爱大义,无数抗击疫情的英雄事迹被我们知晓,让我们落泪,致敬那些在不平凡的年代中平凡的英雄们!新冠肺炎疫情的联防联控工作牵动着全球亿万人的心,医用防护服这种小众产品引起大众广泛关注。那么,防护服是什么材料制成的,如何起到防护作用的?

  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(医生、护士、公共卫生人员、清洁人员等)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(如患者、医院探视人员、进入感染区域的人员等)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。其作用是隔离病菌、有害超细粉尘、酸碱性溶液、电磁辐射等,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。

防护服的简史

  最早的医用防护服可以追溯到14世纪,中世纪的欧洲浸没在“黑死病”的恐怖中,而就有这么一批被称为“鸟嘴医生”的人,头上戴鸟嘴型面具,身穿长袍佩戴手套,避免直接接触感染源。

  100多年前,为了防止微生物入侵无菌手术室,保护病人不受医护人员所带细菌的感染,医院开始使用专门的手术防护服。

  1952年,William C.Beck指出手术衣的材料应该能阻挡液体的进入,过去的手术服在干燥时具有防细菌渗透的能力,但湿态下无法抵抗细菌的入侵 。

  二战中,美军开发了一种经氟化碳和苯化合物处理的高密机织物,增强其防水性能,战后民用医院开始采用这些织物作为医用防护服的面料 。

  20世纪80年代以后, 随着人类认识HIV(艾滋病毒)、HBV(肝炎B病毒)、HCV(肝炎C病毒)等血载病原体的深入,人们越来越重视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可能受到感染的风险,于是各国开始着力开发医用防护服,使得防护服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。特别是2003年SARS(非典型肺炎)爆发过程中,不断出现医护人员被感染的例子,使人们意识到了自身防护工作的重要性。

防护服的分类

  目前医院使用的医用人员防护产品除了头部,手部,足部防护用品外,躯干防护主要有隔离衣,手术衣和医用防护服三种。

隔离衣是指是指医护人员接触病人、家属探视病人等场合下穿戴的服装;

手术衣是指在手术室内穿着的专门设计的服装;

防护服是指医疗急救、进入传染病区、电磁辐射区等特殊区域的人员穿着的服装。

  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要求,三种产品分别应达到不同的性能要求。

  其中隔离衣为第一类医疗器械,性能要求相对最低,目前我国尚无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。

  手术衣和防护服为第二类医疗器械。我国在YY/T0506系列标准中建立了对手术衣的性能研究方法,在GB19082中建立了对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技术要求。

 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满足GB19082中所列要求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,也是本次疫情中最需要的一种防护服。该产品主要供工作时可能会接触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患者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、空气中的颗粒物的医务人员使用。

防护服的性能

  防护服材料的性能要求,包括防护性、服用性、安全卫生性。

  简单来说,防护服不仅要排湿透气、穿着自如,还要让医护人员免受诊疗过程中病毒、细菌等各种污染物的感染,抵挡住水液、酒精、血液侵入,而且要有效抗静电,甚至防止灰尘进入。

具体来说:

①防护性要求具有液体阻隔功能,防护服关键部位(左右前襟、左右臂及背部位置)抗渗水性,耐静水压不低于1.67kPa;抗合成血液穿透性不低于2级,即合成血液以1.75kPa压强作用于防护服上5分钟后不得穿透;防护服外侧面沾水等级不低于3级。此项技术指标是为了防止病人的血液,或手术时的消毒水、冲洗液等液体透过防护服,污染到医务工作者。

②防护服要具有防微颗粒物穿透的性能,防护服关键部位及接缝处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不低于70%。此项技术指标是为了防止带病毒的微颗粒(比如吐沫等)入侵,此外,防护服的接缝处必须贴密封条,以遮挡衣服缝纫时留下的针孔。

③防护服的服用性要求包括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。拉伸试验时,断裂强力不低于45N,断裂伸长率不低于30%。此项技术指标是为了保证服装的物理性能,使其不容易破损。

④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方面,防护服材料透湿量要求不小于2500g/m2·d。此项技术指标是为了保证穿着者出汗的热气及时排出。

⑤防护服的安全卫生性要求自身无毒,无皮肤刺激性,抗霉菌滋生。

⑥防护服是一次性使用,经济性方面要求在保证防护性能的同时,尽量降低成本。

  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纵使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如同小流,但只要团结起来也可汇成大江大海。尽管疫敌再凶再险,但我们团结的力量便可让病毒彻底消灭。

 


 

上一篇:告别老气,POLO衫带你重回青春少年范 下一篇:穿上气质西装,重温西装历史

在线客服代码
多邦制衣